產(chǎn)品中心
聯(lián)系我們
電話:13600782571
郵箱:
地址:福建省惠安縣黃塘鎮(zhèn)德惠路1號A區(qū)會館副樓9樓
多人對法源寺的了解源于李敖的小說《法源寺》。在這部小說里,李敖把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中的生死、仕隱、家國、君臣、忠奸、去留、因果等等都濃縮在法源寺院這一歷史舞臺上。讀過這本書的人都會記得書中寫到的寺院里鋪天蓋地的丁香樹,康有為與大德高僧的對話,譚嗣同在變法失敗后在這里被捕,和他從容赴死的悲壯。
然而李敖寫小說的時候并沒有親自到過法源寺。去年李敖來京,特意到法源寺一游。至于現(xiàn)實中的法源寺與他筆下的法源寺是否一致只有他自己去細細感覺了。
法源寺是北京市內(nèi)歷史最悠久的古剎。歷史上記載,唐太宗李世民出征遼東后,為悼念陣亡將士,興建了憫忠寺,就是現(xiàn)今的法源寺。在漫長的歷史中,法源寺見證了歷史上很多著名的歷史人物的命運。
“靖康恥,猶未雪,臣子恨,何時滅”,《滿江紅》中的岳飛滿懷悲憤,氣吞山河。這靖康恥指的是靖康二年,金兵俘虜了宋徽宗、宋欽宗父子和后妃宗室三千人及大批財物北歸,北宋王朝滅亡。這被擄的宋朝二帝,就被關在法源寺中。
法源寺第二進大雄寶殿的搶廈梁上,“法海真源”的大匾依然醒目,那是乾隆親臨法源寺時御書的匾額。去年李敖來時再一次借用了這四個字,他給法源寺的題詞是“法海真源,盡在于斯?!?/p>
“什么叫法海真源啊?”來參觀的年輕人向寺里的僧人問。這大概也是法源寺的僧人們最常給游人解釋的一個基本問題吧。
牛街禮拜寺:見證中外宗教交流史
從牛街十字路口南行不遠,馬路東邊臨街而建的一座傳統(tǒng)建筑十分顯著,這是牛街禮拜寺的標志性建筑之一——望月樓。與眾多傳統(tǒng)建筑不同的是,牛街禮拜寺是坐東朝西的,望月樓對面的長長的影壁墻可以說明這一點。所以,望月樓也就是牛街禮拜寺的正門了。只是這個門是難得開的,只有在大典隆慶之日才開,平時只能從南面的側(cè)門進入。
寺內(nèi)建筑為中國傳統(tǒng)木結(jié)構(gòu),阿拉伯風格裝飾,格局為中國式宮殿式樣與阿拉伯式清真寺式樣相結(jié)合,可謂為中國獨有。寺中還藏有珍貴文物數(shù)件,有明弘治九年(1496)《敕賜禮拜寺記》碑,清康熙圣旨牌匾,阿文、波斯文手抄本和印本《古蘭經(jīng)》等。
記者去的時候,幾位外國的穆斯林正進入寺內(nèi)做禮拜。一位經(jīng)常來這里的鄉(xiāng)老告訴記者,每天都會有外國的穆斯林朋友來這里參觀、禮拜,這里已經(jīng)成為一個重要的對外窗口。禮拜寺里保存完好的中外歷史上宗教交往的見證物都還在,南面碑亭里的碑文是波斯文,寺東南是兩座篩海墳,埋葬著為中國伊斯蘭教做出貢獻的兩位海外宗教學者。
鄉(xiāng)老對牛街禮拜寺的古老歷史十分自豪,他們說,這禮拜寺比北京城的歷史還要早。1996年,禮拜寺隆重地舉行了它的千年慶典。
穆斯林很好客,但到牛街禮拜寺旅游的人還要注意,一定要尊重回民風俗喲。
白塔寺:尼泊爾人設計的白塔
“平則門,拉大弓,過了就是朝天宮,寫大字,過了就是白塔寺……”這首曾經(jīng)在北京街頭巷尾傳唱的童謠里提到的白塔寺,就是坐落在阜成門內(nèi)大街路北的妙應寺。
“白塔寺”是“妙應寺”的俗稱,它由寺院和塔院組成,其中白塔建成于公元1279年,有700多年歷史;而寺的歷史也有500多年。在建筑風格上也有差異,大白塔是藏式覆缽式寶塔,屬于藏傳佛教特色建筑;寺內(nèi)則是地道的漢傳佛教建筑。
進入由三個拱形小門組成的“山門”,我們就可看到左右兩側(cè)的鐘樓、鼓樓。古代有“晨鐘暮鼓”之說,太陽東升西落,所以鐘樓和鼓樓分居東、西兩側(cè)。坐北朝南的第一重大殿是“天王殿”,殿里正面供奉彌勒佛坐像,兩側(cè)為四大天王像。穿過天王殿是第二重大殿———“大覺寶殿”,迎面看到的是釋迦牟尼佛、藥師佛和阿彌陀佛。雖然第三重大殿“七寶像殿”中原來供奉的七尊佛像在“文革”間被破壞,但是現(xiàn)在供奉的移自護國寺的整樘楠木佛像,也頗具觀賞價值。
只有去故宮、頤和園才能夠欣賞到乾隆的書法嗎?答案當然是“不”。在第四重大殿“三世佛殿”里,乾隆題寫的“具六神通”匾讓我們真正體會到這位古代皇帝的多才多藝。
一眼望去,形狀頗像佛門法物凈水瓶的白塔,是妙應寺中最不容錯過的美景。此塔由來自于尼泊爾的工匠阿尼哥負責設計和施工。當時年僅17歲的阿尼哥廢寢忘食、夜以繼日地工作,花費了將近九年的時間,終于在元朝統(tǒng)一中國的那一年(1279年),讓這座覆缽式大白塔矗立在大都,作為一份特殊的賀禮,獻給了忽必烈。
白塔的形制淵源于古印度的堵波式佛塔,是一座典型的藏式佛塔,也是我國現(xiàn)存最早、最大的一座元代藏式佛塔。白塔用磚砌成,外抹白灰,總高約51米,塔身直徑為18.40米。塔的外觀由塔基、塔身、相輪、傘蓋、寶瓶等組成。塔基平面呈正方四邊再外凸的形狀,由上下兩層須彌座相疊而成,塔基上有一圈碩大的蓮瓣承托著向下略收的塔身,再上為十三重相輪,稱“十三天”,象征佛教十三重天界。塔頂以傘蓋和寶瓶作結(jié)束,傘蓋四周綴以流蘇與風鐸。
萬壽寺:京西小故宮
萬壽寺位于西三環(huán)路紫竹橋東北,經(jīng)過三次修建后形成了集寺廟、行宮、園林為一體的建筑格局,有“京西小故宮”之譽。
萬壽寺的全名應該為“護國萬壽寺”,建于明萬歷五年(1577年),為明清兩代皇家寺院。清乾隆年間(1736-1795)高宗將萬壽寺定為皇太后祝壽的慶典場所,故先后兩次進行大規(guī)模擴建和修葺。光緒年間(1875-1908)為慶賀慈禧六十大壽,又進行第三次重修。
寺前,長河奔流,舊時曾設有碼頭。每當春末夏初,帝王太后從紫禁城走水路到頤和園避暑,均在此駐蹕下船稍作休息。萬壽寺山門上方,有清順治二年御賜的石匾,上書“敕建護國萬壽寺”。
去萬壽寺旅游最好是分三路:中路為主體,東為方丈院,西為行宮。中路為主體建筑,山門以內(nèi)共七進院落,向北依次為天王殿、大雄寶殿(即大延壽殿)、萬壽閣、大禪堂、御碑亭、無量壽佛殿、萬壽樓等,各殿兩側(cè)有配殿配房。東路為方丈院和圃園,即僧人生活區(qū)。西路在乾隆年間改為行宮院。
北京藝術(shù)博物館“藏身”于這座著名的古剎內(nèi)。作為一座綜合性藝術(shù)博物館,它現(xiàn)收藏各類古代藝術(shù)品近五萬件,時代上起原始社會,下至明清,尤以明清時期蔚為大觀。藏品門類廣泛,主要包括歷代書法和繪畫、碑帖及名人書札,宮廷織繡、宮室瓷器、古代家具、歷代錢幣及璽印等。其他如青銅器、玉石器、竹木牙角器、佛造像、鼻煙壺等,不勝枚舉。
在此,我們還能欣賞到齊白石、張大千、徐悲鴻等大師的傳世之作,上自宋代下至民國的古籍圖書十余萬冊。
智化寺:聽“音樂化石”的京音樂
如果在合適的時間路過祿米倉附近的胡同,你就會聽到一陣悠悠揚揚的音樂聲,跟普通的佛教音樂并不類似,循著聲音,你就能找到智化寺了。然后你就能有幸聽到被譽為“音樂化石”的京音樂,也有可能看到京音樂的唯一傳人,80多歲的張本興老人。
跟北京的許多寺廟比起來,智化寺并不大,但作為明朝大太監(jiān)王振自己出資建造的家廟,其規(guī)模及氣勢卻讓人驚嘆。
智化寺看點很多,首當其沖就是京音樂,這種來自于明朝,由藝僧代代口傳心授的音樂化石,至今流傳了27代,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成為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。
智化寺音樂與西安城隍廟音樂、開封大相國寺音樂、五臺山青黃廟音樂及福建南音一起,同屬我國現(xiàn)存的最古老音樂。
智化寺是京音樂的發(fā)源地?,F(xiàn)在,在其大悲殿,還存有三種寶貴的樂譜,它們的存在,記錄著京音樂的傳承。
樂譜中最早的是智化寺15代藝僧容乾所抄的樂譜,這篇樂譜是1964年在智化寺中發(fā)現(xiàn)的,為康熙33年的樂譜;其次是水月庵郎坤光緒癸卯年(1903年)所抄的樂譜;還有就是智化寺26代藝僧張本興整理的樂譜。
智化寺的第二大看點是“轉(zhuǎn)輪藏”,這是北京現(xiàn)存最早的轉(zhuǎn)輪藏,藏殿是智化殿前的西配殿,因殿中不設法座,僅置轉(zhuǎn)輪藏一具,所以叫做“藏殿”。北京地區(qū)現(xiàn)存三副轉(zhuǎn)輪藏,除智化寺外,一副在頤和園,一副在雍和宮,后兩副都是清代所制,比智化寺的晚幾百年。
第三大看點是“黑磚“。智化寺中主要殿宇紅墻之上都是歇山黑琉璃筒瓦頂,這在國內(nèi)現(xiàn)存寺院中尚不多見。明清琉璃瓦等級是黑色排在黃色和綠色之后,但在使用中又略有區(qū)別:明皇家寺院、敕建寺院,主要使用黑琉璃瓦;清皇家寺院、敕建寺院,則使用黃或綠琉璃瓦。寺院用黑色瓦覆頂,依據(jù)佛經(jīng)而來。黑者,象征風大之色,風為大力之義;如來成道時,亦以風降伏惡魔。此義正與“智化”相對,上以“風”降伏惡魔,下以“智”度化眾生。另外,還可以看看被鑿的石碑,其中鑿掉的就是“王振”二字。
天寧寺:遼代幽州的標志性建筑
想去天寧寺的人不會找不到它所在的方位,高高矗立的磚塔方圓幾里之外都可看見,那是最明顯的標志。史書記載,契丹占據(jù)幽州以后改國號為遼,北京成了遼代的陪都,這天寧寺塔就是當時城中的標志性建筑。
現(xiàn)在的天寧寺正在大修,平時是不開門的,記者第一次去的時候就吃了閉門羹。守門的師傅說,每逢初一和十五才會開放。
果然,9月22日,農(nóng)歷八月初一,一大早,天寧寺寺門敞開,信眾們陸續(xù)到來。
與眾多廟宇不同,天寧寺里殿堂數(shù)量甚少,頗覺空曠。據(jù)說天寧寺塔北面,原有大覺殿、廣善戒壇等建筑,寺西北原有院落,為名宗師府。而現(xiàn)在僅存山門和大殿,還有一些殘存斷碑。不過,這反倒少了些屋宇森嚴的緊迫感,空間的充足更顯得那磚塔的巍峨。一位游人從東側(cè)仰望塔身,感慨著:“900多年了,你看那上面的雕刻,有的已經(jīng)脫落了。”
天寧寺塔通高57.8米,塔身呈八角形,十三層塔檐,各層塔檐自下而上逐層遞減,每層均系綴風鈴。塔頂為磚制兩層八角仰蓮座,上承寶珠作為塔剎。1976年唐山地震時,塔剎震落。
記者去的那天,工匠正在大殿里雕刻一尊木質(zhì)佛像,佛像的面目、姿態(tài)已經(jīng)基本顯現(xiàn)出來。據(jù)說,這座佛像高達4.8米,重5噸,10月份將基本完工。原來,天寧寺大殿內(nèi)曾經(jīng)有一尊銅制佛像,后來由于歷史原因被損毀了?,F(xiàn)在的木質(zhì)佛像將不再進行彩繪,只在佛像上打上一層蠟,保持原貌?!胺鹣駥⒈话卜旁跐h白玉蓮花座上,屆時整尊佛像將高達7米。”
- 2023-02-14 雙層惠安芝麻灰八角涼亭建成
- 2022-09-03 禪意景觀石雕小沙彌樣式圖片大全
- 2022-08-26 歐式石材羅馬柱 別墅大理石羅馬柱
- 2022-08-19 羅源青石雕龍柱 寺院盤龍柱雕刻
- 2022-08-05 廣場石材欄桿定做 石雕欄桿雕刻——晉江吾悅廣場